《 專注的快樂》讀書心得 - 空閒時感受心流
我們常花大量時間在玩手機上的老虎機,一拉拉霸滿滿的感興趣影片充滿整個螢幕,每個影片都想收藏,像隻貪吃的松鼠把好幾顆核桃塞進自己的嘴巴裡永遠不嫌多,收藏的滿足感讓我們忘記時間的流逝,直到一天結束才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做。我不禁想我這樣利用休閒時間對嗎?是否要從事創造性休閒,如園藝、畫畫、做詩才能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感,在書架上搜尋答案,米哈里‧契克森米哈賴寫的《 專注的快樂》,這本書的第四章提到休閒的利弊。
有效利用空閒時間才能提高生活品質。閒暇時沒目標追尋,會產生意識混亂,用掃除焦慮的刺激物,如推理小說只會帶來短暫的興奮,對自我感受提升無助益,然而,用藝術、愛好則能感受心流。
主動式休閒與被動式休閒
心流活動開始前要花心思才能享受樂趣,如彈琴前要花半小時練習,精神疲憊只好轉作不有趣但能力所及的事。主動、社交式活動較易擁有心流,個人活動則較少。被動式休閒的份量要適當,如賭博最後連健康都賠了。常見的是孤獨、工作不順以被動式娛樂為休閒。
在娛樂中找心流
生產活動過於無聊,會用娛樂(人造刺激)取代之,「有些背景優秀的工程師選擇辭職,在餐廳洗一整個冬天的碗盤,只為了賺取一夏的攀岩費用。」,多數人喜歡將生活分為無趣的工作與一成不變的娛樂。
善用休閒時光
個人生活優劣取決閒暇時間的利用,要如何利用休閒時間呢?用休閒時光需付出工作般的才智,雖不輕鬆卻有助個人成長,「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研磨鏡片、試驗避雷針,也是基於個人興趣,而非工作需求;」,動用人類技能與耗能源活動(電視播放)之回饋沒差多少。
創造真正的快樂
在社會或個人層面休閒是因與果,社會生活落入俗套,休閒重要性增,過於倚重休閒,剩餘的精力不足應付將來的經濟挑戰,要如何避免失去生活意義的危險?解法是使工作與休閒娛樂一樣有趣,另一解法,使空閒時間成為心流時刻,不缺想像力與精力,人人都可是發明家。
應用
行動要點:
- 把興趣當工作。
- 興趣無法當工作時,空閒時間從事興趣並產生心流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