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們為何無聊》讀書心得 - 無聊的別名
《我們為何無聊》這本書由(加)詹姆斯·丹克特與(加)約翰·D.伊斯特伍德合著,探討無聊是甚麼以及它的好處。第一章談到「無聊的別名」,無聊是什麼呢?無聊是對生活缺乏激情,其內涵是負向體驗、感覺空虛。
無聊從何來?
「利普斯則認為,無聊的產生源於一種衝突,即我們渴望“強烈的心理活動”,卻又無法受到刺激。」,無聊帶有不適感,即想要投入令人滿足的活動,卻又無能為力。
動物也會無聊嗎?
動物對於無聊的空虛感如何彌補?用吃的,在貧瘠環境則對新刺激敏感。刺激也不能太過,持續刺激到超出控制會令我們焦慮。動物需照自己意願參與世界與做出選擇,牠們會區分哪項活動更讓自己滿足,看重自由會被無聊所困,即環境阻止我們表達(或我們能做甚麼),無聊就產生了。
無聊的大腦會如何?
會期待能做些甚麼。無聊是驅動力,激勵我們去行動,「當我們想要投入精力卻無法做到時那種頭腦空空的感覺,就是無聊。」
無聊時腦袋發生什麼?
有兩個機制(無聊本身),其一、困在慾望迷局,想做甚麼又不想隨便都做會無聊。其二、頭腦空空也會無聊。
認知能力是否在某時發揮呢?
與兩因素有關「目前的活動需要花費多少認知能力,以及我們選擇投入多少認知能力在當下的任務。」,認知資源未被完全利用會感到無聊。而怎麼判斷我們正處于無聊的狀態呢?有四個跡象可以判斷,
(1)時間變得漫長。
(2)難以集中精神。
(3)手上做任何事變得沒意義。
(4)無聊是沒精打采和焦躁不安的結合。
應用
為何我讀這本書呢?無聊時常從口袋翻出手機來玩,已經變成一種反射動作,就如聽到小姪子叫著:「我好無聊。」,趕快去拿拼圖地墊起來玩,獲得一種暫時的滿足感。只是暫時倒還好,過多會讓我感到噁心,或已經無法滿足,在玩老虎機應用程式的拉桿多次,愉悅的感覺下降了,因為「持續刺激到超出控制會令我們焦慮。」。那麼無聊時該怎麼辦呢?我覺得可以寫下腦袋裡面蹦出的想法,沒有想法也沒關係,紀錄下周圍的環境,聽到的聲音,讓行動帶領你到想做一件事的感覺。為避免認知能力未完全利用感到無聊,可以讀一本感興趣的書學習新知識。行動要點:
- 無聊時,寫下腦袋裡面蹦出的想法,沒有想法也沒關係,紀錄下周圍的環境,聽到的聲音,讓行動帶領你到想做一件事的感覺。
- 為避免認知能力未完全利用感到無聊,可以讀一本感興趣的書學習新知識。
註:認知能力就是思考、記憶、學新知與解問題之能力。
相關書籍
- 《 我們為何無聊》
- 《 拯救手機腦》
- 《 操控:數字世界如何左右我們的行為和情感》
- 《 掌控注意力打敗分心與焦慮》
- 《 心理勵志書單推薦》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