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專注的快樂》讀書心得 - 如何培養自得其樂的性格
在街上看到一群女孩歡笑的練舞,對於她們為何能那麼快樂感到興趣,是什麼讓她們那麼快樂的呢?在米哈里‧契克森米哈賴著的《 專注的快樂》,其中第七章自得其樂的性格,描寫這個問題的答案。
自得其樂
自得其樂的活動,即活動本身即目的,畫畫為樂趣是內在目標,為得名次是外在目標。自得其樂性格的人,獨立自主,自動自發,覺得做的事都十分重要是種回饋,不太需要外在報酬。其特點是時間運用在動腦、用心工作、主動式娛樂從中體驗心流。
為何不能更快樂
自得其樂的人不見得更快樂,人還要能從事發揮潛能的工作來感到快樂,另外自得其樂性格的青少年因有家的庇護,始能安然試驗無須擔心輸贏。青少年有足夠的依賴期,培養安全感以敢做很多事,才能在未來立足於成人世界。
專注的力量
「神經心理學家伯納德‧米爾納提及自己的工作態度時,說:我並不偏重偉大或重大的事物,因為每一個微小的新發現,即使再渺小,在發現的那一刻,仍然十分振奮人心。發明家弗蘭克·奧夫納:解決問題實在是很好玩的事,不是嗎?這不就是生活中的趣事嗎?」,重要的是興趣需不為個人私利。
學會管理時間
如何發展好奇心與興趣,一、無論做甚麼都全神貫注,二、將精力移至自己厭惡的事、未做過的事、覺得麻煩的事。「世上值得看、值得做、值得學習的趣事何止千萬,但我們若不肯花費心思,便無法嚐到真正的趣味。」,管理好時間以追求未來財富,及享受此刻人生。
掌控注意力
發展好奇心與興趣之要件,一、擁有時間,二、掌控精力,學會靠意志力集中精神,能力與興趣互為因果,有興趣後用心,用心後生興趣。壓力與掌控注意力的能耐有關,如金錢損失取決於人在意的程度,越在意越痛苦,好的方法是承認其存在,投入其他事忙碌就無暇去在意它了。我們的經驗都循著既定的腳本(社會規範、基因、幼年習慣)演出,唯一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,將精力投入自己想做的事。
應用
自得其樂的行動要點:
- 為發展好奇心與興趣,無論做甚麼事都全神貫注,找不到事做時,將精力移至自己厭惡的事、未做過的事、覺得麻煩的事。
- 沒興趣的事,用心生興趣。
- 有焦慮時,投入其他事忙碌就無暇去在意它。
相關書籍
《 專注的快樂》
留言
發佈留言